|
|
|
/ 陳思慧 |
|
《刺繡佳人》純粹織就女人的事
|
|
出品:法國 / 2004
發行:聯影
|
|
|
一個未婚懷孕卻無以為依的少女,一位頓時失去摯愛兒子的母親,兩個女人站在生命的出入口,該如何替自己在生活意義的圖譜上,安置一個妥適的位子?
蘿拉•奈馬克(Lola Naymark)飾演的紅髮女孩克萊兒,原來以超市收銀小姐的工作做為糊口的方式,有時偷偷拔了一車包心菜去換一片兔毛,把它繡進一方帕子或披巾上美麗巧妙的圖樣,她對於縫繡工藝的熱愛就猶如她逆坡而上一路拔採蔬菜的姿勢,低抑小心,並且偷偷地放在心裡彷彿成為秘密。然而就在她發現逐漸隆起的肚子裡有新生命闖進她的生活之後,一切的秩序都紊亂了,與她發生過關係卻毫無責任感的鮮肉部小販、疏離的家人(一個僅有責罵的電話聲音與一次登門照看的母親與一個無助的與克萊兒同樣沒有得到全面細微照顧的弟弟)、做為她寫信抒發心事對象的朋友露西,這些人沒有一個能夠給她支持的力量,她必須獨自面對這個最脆弱的時刻。她託病離開了超市,來到梅利肯太太的家門口。
和克萊兒一樣,繡坊老闆娘梅利肯太太也同樣來到一個生命最孤獨無助的關卡,她的兒子也是唯一的親人,伊許,剛剛因一場車禍事故離開人世,她出見了來應徵工作的克萊兒...
|
|
|
|
|
/ 林譽如 |
|
|
水火印度:蒂帕梅塔三部曲 |
愛情是蒂帕梅塔(Deepa Mehta, 1950-)「元素三部曲」(elements trilogy)一貫的主旋律,而通常又都以悲劇收場,慣用象徵性手法來收尾作結,蒂帕梅塔揚名國際的三部片《慾火》(Fire)、《大地》(Earth)、《禍水》(Water)分別以女性為軸心,拉出了性別、種族、階級等複雜交錯議題,透過女性追尋愛情來發掘並定位自己,三部片雖然不盡然能夠呈現完整普遍的印度女性形象,卻能夠拼湊出局部女性的掙扎與反思; |
|
|
|
|
|
|
/ 陳平浩 |
|
|
電影研究的新潮流:電影與哲學,觀看與思 |
近年來,愈來愈多的電影研究開始傾向於哲學-電影的探討;最為重要的理論資源來自於德勒茲(Deleuz)的兩本著作:《運動-影像》(The Movement-Image),以及《時間-影像》(The Time-Image)。德勒茲援引進而發揮了柏格森關於時間、「時延」(duration)、和知覺的哲學討論,開啟了電影與哲學研究的先河。國內已有此二本經典著作的中譯本。除了德勒茲主要從「時間」的角度去看電影之外,另外一支研究者則專注於「空間」問題.... |
|
|
|
|
|
|
/ 王慰慈 |
|
|
《春天-許金玉的故事》- 飛越中的女性 |
《春天-許金玉的故事》記錄五○年代白色恐怖事件下一位受難的女主人翁-許金玉女士,本片以她的生活經驗為中心,擴展到數位受難人的共同回憶。較於一般政治紀錄片,《春天》並無大力著墨於政治破壞的歷史控訴,反將許多重心放在記錄這位瘦弱,但卻充滿生命力和堅韌特質的許女士身上。
|
|
|
|
|
|
|
Zab: By now we'd come to look at all replacements as dead men who temporarily had the use of the arms and legs. They came and went so fast and so regularly that sometimes we didn't even learn their names. Truth is, after a while, we sort of avoided gettin' to know them. |
|
哲柏︰到現在我們已經把所有補充兵都當做只是暫時手腳還會動的死人。他們來得快去得更快,每次都一樣,往往我們連他們的名字都還不知道。其實,久而久之,我們會有點避免去認識他們。 |
|
The Big Red One 鐵血軍營(1980)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