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5687
粉紅色的基進,創造「陰柔男性」新人種
專訪《揭大歡喜》導演陳宏一、魏瑛娟
從佛教「自我觀」看國片《緝魂》中的性別議題
文/ 朱昕辰(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候選人);圖/《緝魂》劇照,威視電影提供
《緝魂》援引佛教「八苦」觀念開啟影片故事,且不斷通過電影敘事展現佛教自我觀,甚至借用劇中人物之口表達「破我執」等佛教觀念。這暗示我們:對於其中的性別議題,除了歐美現代性別理論之外,佛教的自我觀也許是值得參照的詮釋視角。若從佛教自我觀來觀看此片所涉及之性別議題,則可發現,《緝魂》質疑了現代主體性的主客和男女二元論。
是讓步還是進步,評論中國式框架下的《緝魂》
文/ 陳宏瑋(波昂刺刺);圖/《緝魂》劇照,威視電影提供
兩千年以降臺灣影視產業西進,程偉豪依循前人步伐,端出《緝魂》這部中臺合資、創作生涯製作成本最高的電影。伴隨口碑發酵,針對作者論與電影類型相關評論一波接一波。本文僅就他人少提及四大點評析:以中國廣電局禁令審視《緝魂》、中臺兩國版本差異比較、近年中國LGBT電影現況、作者的直男式想像,盼以拙文向觀眾帶來酷異詮釋觀點、尋覓電影全新的觀看方式。
《揭大歡喜》:愛麗絲夢遊大觀園
文/ 甜寒;圖/《揭大歡喜》劇照,海鵬影業提供
我可以肯定這樣的「性轉」形式對「性別」的觸碰,我可以肯定一種很少女心的嬉耍,我可以肯定從性到暴力的扮演都「俏皮可愛」或許是一種甜美的挑釁,呼應著「扮裝」或「跨」過性別的溫和過渡不用非得抵達僵化的「男性」「女性」兩極,而是一種更自在遊走的「做自己」。只是《揭大歡喜》之於我,更像是我是愛麗絲,誤闖了帽匠茶會,只看到一堆禿頭歌女。
回放台灣、找到自己的劇情—《台語片的魔力》
文/ 李玟萱;圖/游擊文化提供
在職涯的某一站,林奎章短暫到了圖書館,也決定以圖書資訊學為方向培養第二專長;就在政大修習「圖書館專業人員」學分班時,意外地為台語片找到了令人驚豔的溝通方式。他扮演起台語片館員的角色,運用當今最夯的大數據概念,從海量的相關文獻、共一百五十多萬字中,拆解排序出文本裡最受高度使用的110個詞彙,再以輕鬆有料的方式成就出眼前這本《台語片的魔力》。
第23屆台北電影節雙競賽徵件報名開始(台北電影獎劇情長片與紀錄片、國際新導演競賽4/1止)
第11屆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徵件中(至3/20止)
2021台北電影節實習生招募(3/26止)
府中15電影講堂–紀錄片敘事工作坊(3/21報名截止)
「重組另世界」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3/12-28)
2021國立臺灣藝術⼤學電影學系畢業展《浮島曳影》
【府中15】3月主題「共築心家園」節目資訊
【光點台北】3月上映電影資訊
【桃園光影文化館】3-4月「女力綻放」主題影展
「in臺南‧無影藏」─2021年臺南市文化資產影像競賽(6/30止)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