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30631
文化理解?或藝術品味?青少年電影課的反思
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冷彬訪談
【雄影】《幸福》名符其實的新浪潮教母
文/ 肥內
引用也一直是新浪潮作品——尤其是愛好引經據典的右岸派——常見的特徵。除了《草地上的午餐》之外,方索跟泰瑞莎也曾討論過是否去看一部由碧姬芭鐸和珍妮摩露合演的作品,並藉此開啟有關他對兩位女星偏好的話題。被提及的這部片,實際上是路易馬盧執導、稍晚於《幸福》上映的《江湖女間諜》。這種在上映前幫朋友宣傳即將發行影片的作法,也時常見於其他新浪潮作品。不過,更有趣的則是體現了安妮華達的幽默感,因為方索對於「以女人作考量,你會選誰?」問題的避重就輕,然而下一個鏡頭,就看到他在公司的櫃子門上,貼滿了碧姬芭鐸的照片。
【女影】她的故事,蘇∙弗迪胥,與小寫的(私)電影
文/ 吳梓安
弗迪胥的作品靈巧而輕盈地遊走在實驗/紀錄/劇情這些當代電影建制所劃分的類型之間,而除了生猛辛辣的的實驗之外,許多弗迪胥的作品在形式上則相對平易近人,不變的是她的作品,不論虛構或紀實或實驗,始終保持真誠的態度,去接近自己與自身周遭的人們的生命經驗,私人的故事,卻又最能碰觸到難以拍攝的各種議題:宗教,歷史,性別政治等等。2006年在紐約MoMA的弗迪胥回顧影展即是以私電影(Personal Film)為題,她的生命故事,小寫的私電影,數十年越界而不願被定義的姿態,或許也是由於長年受到女性主義與實驗電影所共有的,個人的政治的基進姿態所驅動。
《一屍到底》:我的喪屍恐怖片果然有問題
文/ 甜寒
回想前37分鐘的長鏡頭,有許多尷尬和突兀,彷彿要印證觀眾心中每一個假說、每一次脈絡化的嘗試又各自失焦那樣,之後卻因而復活成,新感覺的「喪屍系長鏡頭」。這種為長鏡頭注入的生命力,竟然是基於第一幕作為「無法自足的作品」的事實。在第二、第三幕引領著觀眾,去使用先前悉心蒐藏的破綻去打擊它,讓它千瘡百孔地死去,讓它成了為死而生的存在。但這同時也演繹了一種,透過因片中劇組眾心或磕絆或協力的感動,像拼裝殘塊一般的復活——即便是以襤褸的活死人之姿。
在意義乾荒又飽滿的日常圖景中「找自己」——談中國第三代詩人韓東的《在碼頭》及《好多大米》
文/ 陳亭聿
身為中國第三代詩人的韓東,不再信仰前兩代詩人追求的「崇高」。他們的精神層面更虛無,有解構現實,懸置真理的傾向。不過,有趣的是,他們又從這種虛無中脫胎出一種新型態的「腳踏實地」:他們開始認同書寫要說人話,回歸日常,返還生活。因為解讀兩部電影遭遇撞牆期,我索性放下,改去游泳和打籃球,沒想到跳脫文本之外,回到生活裡尋求慰藉,卻意外獲得解方。雖然並非一對一的關係,我發現游泳的狀態有點像《好多大米》裡個人在生活中孤獨泅泳,看似週而復始,卻又不斷前進的狀態。打籃球三對三時,則像進入《在碼頭》當中和隊友及另組人馬互動的動態模式。
【C-LAB影展】高達《影像之書》:老野狼的懺悔
文/ 沈怡昕
聲嘶力竭的控訴,一隻手指向著黑暗,四隻手指更向著自己,原來這是懺情錄,剛剛的各種攻擊、詆毀,都是自剖懺情的藥引。他用各種層次的粗糙質感,躲藏在資料影像後的懷疑主義式碎碎念,在記者會高談闊論影像哲學;然而,當他幾近憤恨地召喚ISIS屠殺影片和「東方主義」想像,大問西方中心主義者:「你們憑什麼決定他們的幸福?他們需要你的幫忙嗎?你知道他們要什麼嗎?」他像是個影像的土製炸彈客,以一雙無力的雙手,在剪接台上敲擊出嗓音,僅僅只是聲音,不是論述,更不是語言。漫無目的,像鬼魂,他的魂魄漫遊在政治、哲學、電影史中,他說:這些都只是文字,文字的堆疊終究不會變成語言。
【女影】世紀初的光:《我的二十世紀》
文/ 肥內
觀眾比較熟悉的恩伊達作品,很可能是去年上映的《夢鹿情謎》,這是她繼《魔法師西蒙》闊別大銀幕18年後,一舉奪下柏林金熊獎而重新讓她的名字又在影迷間流傳的作品。兩相比較,我們很容易從恩伊達作品中找到一種童話般的氛圍,好比《夢鹿》中的潔癖女瑪麗亞堅信能與她「共夢」的身障者安德烈必然是她命中注定的那個人一樣。朵拉與莉莉的分離,也是在一個仿如童話《賣火柴女孩》的雪夜發生的——她們稍早前也以自己賣的火柴彼此取暖。
【女影】臺灣國際女性影展25週年「每一年都是一次打掉重練」 ——專訪女性影展策展人羅珮嘉、節目經理陳慧穎
文/ 彭湘
女影的選片對一般觀眾來說,本來就需要更多時間消化,珮嘉也說影展總不能因為怕嚇到觀眾,永遠放安全的東西,有時讓觀眾體驗被嚇到的感覺,也未嘗不好。不正是因為無法忘卻,才得以在未來的某一刻開竅、理解嗎?誠如珮嘉堅持開幕片要放《無法無家》時所說:「我就是喜歡電影看完我不舒服,因為它傷了我的腦神經,讓我無法回復,這不就是電影最厲害的地方嗎?」訪談中,珮嘉也多次提及這次主視覺設計──一個大家一起看電影的畫面。對照著她所說的這段話,也許亦是向觀眾說著:就算是看完電影受到了傷害,來到影展,總還是有人跟你一起,共享那一刻的喜怒哀樂。
半島上的魔幻寫實——專訪馬來西亞導演阿米爾 ∙ 穆罕默德
文/ 第四屆當代敘事影展策展團隊
今年「當代敘事影展」導演專題,邀請馬來西亞當代最重要的紀錄片導演之一:阿米爾 ∙ 穆罕默德(Amir Muhammad),帶來多部反映馬國社會現實及政治面貌的作品。為此,策展團隊7月間到訪吉隆坡,與阿米爾進行深度訪談。阿米爾兼具電影人、作家、出版人等多重身分於一身,其人豁達風趣,看似以三言兩語輕鬆回應嚴肅問題,實則在言笑間,涵融了他對世界的細緻體會及觀察入微,正如其電影般,以詼諧魔幻,包裹多刺現實。
「第41屆金穗獎」、「107年度優良電影劇本」即日起開放徵件!
2018宜蘭國際綠色影展(9/28-10/7)
中影培育中心秋季電影推廣課程【電影先修班】【復古瘋-手繪電影看板】
公視行動紀錄片列車,跟著鏡頭看台灣(8/4-10/24,全台巡迴,免費入場)
桃園光影文化館 【綺藝光影–電影中的藝術大師】主題影展(9/1-10/31)
光點台北.光點華山【法國希區考克 - 克魯佐經典影展】(9/21上映)
2018第四屆當代敘事影展——墻垣之間(10/5-10/14)
府中15十月主題【時尚的祕密】節目資訊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