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5626
龍祥電影台世代的電影心聲
專訪《切小金家的旅館》導演林冠慧
從〈燒掉柴房〉到《燃燒烈愛》:影像改編的再創作
文/ 張婉兒
在此前讀過原著〈燒掉柴房〉的讀者,興許或多或少已在心中描繪了一番電影的可能形狀。想像中的開場,不應該是渺遠曠野上正燃燒著的一間柴房嗎?然而事實上,電影中僅有的熊熊燃燒的溫室場景,卻是在一個靜默無聲的幻回童年的夢境裡。比起以蒼茫唯美的遠景作為開場,李滄東卻選擇以一種紀錄片式的寫實跟拍當作切口。不飾編修的影像色澤,就似周身可見的鬧市街頭,搖晃的運鏡,甚至讓人在開場幾十秒便不斷暗忖,這樣的眩暈到底要何時才會終止?李滄東從一開始,就重新定義了故事的調性。
《宿怨》:「眼見為憑」的分裂
文/ Wallys
如果看電影--讓不可見的可見,而眼睛所見都可能為真--也像是一種短暫(所以美妙?)的精神症狀發作,你是要相信電影形式必然提供的妄想,還是要相信這暗示妄想的形式呢?如果說順從陰謀論,或許就「故事」是可以解釋的,但像是讓電影的整體設計降格成製造不快感(eerie)而已,就「電影」本身無法解釋。電影和故事的「分裂」--從前對於思覺失調症的形容,精神「分裂」--是這部電影秀逸之處,還是太過討巧的瑕疵呢?又或者,這是讓觀眾如同受疾病影響的角色,參與區別症狀和現實的體驗式旅程的苦心?
【北影】入巨獸之口:評 《美麗事.殘破世》
文/ 許景順
這描述人類—機械拼裝的四個章節,是當代社會工作樣態的典型寫照,我們誰不是將一生的時間貢獻給生產、販賣或重新利用各種物品的單位或組織?連非營利組織也是忙著將「物」資提供給需要的人。新自由主義之下的當代社會不僅將生活必需品——食物、水、衣服、住所——轉譯成抽象的錢,錢進一步所轉譯成的物品一樣是抽象的,在買賣之間僅提供些微且稍縱即逝的附加價值。
電影即將開始,請觀眾陸續就座 ——台北電影節與中山堂中的職人電影院
文/ 林怡秀
隨著江師傅走入位於中山堂四樓咖啡廳後方的放映室,由他家人組成的放映團隊正在進行測試,而今年也是台北電影節首次沒有膠卷參展、全程數位放映的一次。江師傅指著前方銀幕說:「裝銀幕那個師傅從他爸爸那時候就開始跟我合作了,台灣大概八成的影城銀幕都是他裝的。裝銀幕也是專業,我們也會繃,但是一粗心就可能會破掉,像這種影展,今天裝、明天就要收尾,時間很趕,還要依現場空間設計銀幕,像是中山堂挑高特別高,投下去角度會變梯形,就要加裝黑布去校正,這裡舞台木板會反光就要貼膠、貼地毯。」
【北影】2018年台北電影節的《惡童超級歪》、《黃色潛水艇》、《幻遊莫三比克》、《無人知曉的夏午》、《親愛的再見》
文/ 李幼鸚鵡鵪鶉
《惡童超級歪》的法文原題《Le garçons sauvage》的意思是複數的野男孩,暴力/暴戾男經由奇特變性轉化為溫和(而非溫馴)女的現代寓言,省思「女性主義與和平主義的一體兩面」,要女性主義不要男性沙文!要和平主義不要戰爭、不要暴力!媲美Ms. 成令方教授1990年代一篇文章的遠見:如果美國與伊拉克的士兵都是男同性戀,在戰場上忙著擁抱、熱吻都來不及,哪裡還會廝殺喋血啊! 世界和平不就提前到來了嗎?
第九屆DOC DOC紀錄片工作坊開放報名(8/10止)
【光點台北】2018年7月上映電影資訊
府中15七月主題【青春無敵】節目資訊
2018「MOD微電影暨金片子創作大賽」即日起開始徵件(至9/1止)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