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3624
一座島,一部電影:
專訪《只有大海知道》導演崔永徽
天上的轉型正義:《看不見的台灣》
文/ 卓庭伍
表面上,《看不見的台灣》是一部關於台灣民間信仰的紀錄片,關於看不見的「能量體」相互交流成就夙願;但就如每一個民間神祇的誕生都因活著的人而存在,這部影片以超越政治的角度觸碰的,其實是台灣最敏感的族群衝突與歷史和解問題。
恐怖的永遠是人——《樹下驚魂》
文/ 黃香
冷與熱微妙交織互為表裡的特質,或多或少也滲透進北歐的電影風格:即便內容張力十足,形式總也低調偏冷;再張揚瘋狂的戲劇,彷彿都由節制有度的形式承載駕馭。冰島電影《樹下驚魂》(Under the Tree)恰正好符合「形式冷內容熱」的北歐風。
《犬之島》:狗能夠發言嗎?
文/ Wallys
我不由得想到史碧瓦克的論文,〈從屬者能夠發言嗎?〉(Can the Subaltern Speak? ),轉換到《犬之島》裡,就是,「狗」能夠發「言」嗎?如果今天《犬之島》裡單純是用狗叫聲來表達,影像的語言依然可以表現相當程度的角色特質和故事的複雜度,這樣的狗可以發聲,但幾乎不能發「言」。《犬之島》真的讓「狗」發「言」了,但是,從留學生角度直接呈現成她母語英語的「狗」語,真的能代表「狗」的言論嗎?
從台灣到大陸,從演員到導演——專訪《後來的我們》導演劉若英
文/ 雀雀
男主角井柏然在電影書序裡寫著:「後來她變成了我最愛的女導演,沒有之一!」他說唯一一次看到奶茶在片場發脾氣,是對著製片,因為天氣太冷,奶茶明白演員無法順利演戲,於是不管連不連戲,讓井柏然穿上三雙最厚的襪子去演,貼心舉動讓他身心皆暖。若非從演員轉行當導演,很難為演員設想如此之深。
【坎城】第71屆坎城影展觀察——68學運五十週年之際,擁抱女權也包容怪片
文/ 黃晧傑
坎城影展的包容性非常多元也開放,無疑給了各種導演呈現人心複雜世界的舞台,也給了觀眾接收不同視野的心靈感受。想像力在此有著無限寬廣的舞台,如同高達對電影形式的不斷解構,也如《影像書》開頭引用的《安達魯之犬》用刀劃破眼球的片段,張開你的雙眼,給你腦袋帶來爆炸性的啟發,這也是坎城影展不斷企求的藝術高度。
【坎城】一位中國青年導演的長征:專訪《地球最後的夜晚》導演畢贛與演員李鴻其、陳永忠
文/ Wen Hsu
《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坎城首映後,坎城總監弗雷莫介紹劇組上台和觀眾見面,那一刻,或許是長征後的疲勞,抑或是怯場害羞,畢贛在台上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即使新作受到萬眾矚目,台上那一位,似乎還是年僅二十八歲的那個「凱里小子」。上次畢贛說自己的電影是一場雨,希望觀眾不要帶傘。這次他說:「我希望觀眾在我的電影裡飛起來,像是我的球拍還有房子。」
電影中的三島:在原著與影像的對立中,仍然「三島」
文/ Wallys
電影如何「書寫」三島?我們把「原著vs.改編」代入「生存vs.生活」來看。假設原著作為完美的理型,是電影永遠不可能達成的狀態,電影勢必要透過自身的、影像的方式去切入,去破除這個「不可能的理型」的魔咒,然而在大刀闊斧後,仍是不得不牽扯到與原著的對應上,雖然這個對應,可能又是另一個巨大差異的對立開端。
「聽見光影,視界無限」口述影像系列活動開放報名
【光點台北】2018年6月上映電影資訊
府中15 六月主題【尋找心方向】節目資訊
2018國藝會常態補助<視聽媒體藝術類> 6/1~7/2受理申請
2018第十八屆南方影展「南方獎-全球華人影片競賽」,7/5截止
桃園電影節「台灣獎」徵件(6/18止)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