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曼蒂克」就是你我的尾巴:《玩尾女人》 | 文/ 波昂刺刺 | 對於愛美女人,臉上長顆痘就已不再完美,必須遮暇掩飾才能擁抱愛情。更何況是屁股長出一條肉瘤尾巴。《玩尾女人》將這份逼死人的自我外貌要求,以奇幻色彩置入一個你我存在的現實世界。 | | |
|
|
| 叛逆依然,繼續前進的多元觀點:2017坎城影展導演雙週 | 文/ 黃晧傑 | 今年導演雙週的開幕片《陽光閃耀》就帶來了大驚喜。這是法國名導克萊兒德尼改編自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特名著《戀人絮語》的愛情喜劇,內容迥異於導演過去擅長的黑暗題材。這次的大轉向也象徵著名導的勇於創新,是導演雙週單元最有趣的地方。 | | |
|
|
| 奔馳在「邊疆公路」的人們,再苦也有開心的一刻:訪《迎向邊疆公路》王逸鈴與劇組 | 文/ 洪健倫 | 《迎向邊疆公路》入圍了坎城影展的官方單元「電影基石」,這是坎城影展為電影系學生設立的競賽單元,和其它15部來自亞洲、歐洲、拉丁美洲的學生作品同台較勁。《放映週報》這次在坎城也訪問了本片導演王逸鈴,以及製片洪偉哲、美術指導趙卓琳。 | | |
|
|
| 給現代的影像:尤里‧安卡拉尼(節錄) | 文/ 肥內 | 安卡拉尼的影像有一個頗經典的脈絡,而在拍攝裝置的協助下,可說是讓此脈絡有了時代新貌。某種意義上來說,安卡拉尼擺脫敘事束縛的影像作品,在追尋早年「純電影」於數位時代下的可能性;而除了新設備將影像風貌作出延伸之外,時代現貌無疑也影響了他的視野。 | | |
|
|
| 是出口,也是養分——馬華導演楊毅恆談東南亞創作者的跨國網絡 | 文/ 洪健倫 | 近年,台灣影壇出現一批異鄉人,他們在客土上展現純粹、毫不保留的創作精神,令人無法忽視,也由衷敬佩。在這股創作衝勁之下,也不禁讓人想一探是什麼樣的土壤造就了這些創作者?為此,本文特別越洋訪問今年33歲的馬來西亞華人導演楊毅恆。 | | |
|
|
| 虛無與耽美——篠田正浩其人其作 | 文/ 張昌彥 | 1960年代新銳導演認為前輩大師已走入象牙塔,只關心自己的藝術,對現實社會不太關心,甚至與之脫節。他們因此發起「松竹公司之新潮電影運動」,運動的旗手包括大島渚、吉田喜重、篠田正浩三人。高雄市電影館這幾年先後介紹過大島渚、吉田喜重,今年筆者想為各位電影愛好者簡介篠田正浩及其部分作品。 | | |
|
|
| 重探《八月》.再訪大磊 | 文/ 陳煒智;攝影 / 王振愷 | 時隔半載,再次見到大磊導演,謙和的態度完全沒變,只是瘦了點、曬黑了點,但整個人顯得精神奕奕,言談舉止也輕鬆多了!他呵呵笑道:「這次見到的都是朋友,都是小夥伴兒,感覺特別開心!」更何況追本溯源,《八月》某個脈絡的重要「養份」還是出自台灣這裡的電影文化,能在此間的院線上映,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都是相當令人興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