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4507
垃圾堆上的作家與導演
聞天祥談赫拉巴爾與伊利曼佐
《哈瑪斯之子》:超越敵我的換帖情
文/ 洪健倫
《哈瑪斯之子》是一部通俗且快節奏的劇情式紀錄片(Docu-drama),由《尋找甜秘客》製作人西蒙齊恩(Simon Chinn)操刀,以色列紀錄片導演納達夫・謝爾曼(Nadav Schirman)執導,他們從西方世界的觀點切入,並為力求順暢通俗而簡化敘事與立場,某種程度上還是有風險,好在影片的後半段還是有取得些許平衡。
【局長給問嗎?】系列三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史哲的籃子──談影視產業、政策與創作
文/ 王冠人
史哲從高雄電影節的轉型談起,擴及近年對影視製作的扶助投資,討論公部門與民間的角色、製作與映演端的關係,以及地方政府在中央政策和整體環境(國際/國內)的結構條件下,可以努力的施政方向。
美學政治化與政治美學化之間的模糊界線:《愛琳娜》的勞工運動與國族政治
文/ 沈昆賢
《愛琳娜》是一部以「階級」作為包裝的大眾愛情喜劇片,遵循的片種是傳統的底層人物英雄敘事模式,但其卻脫離了以往《志氣》、《逆光飛翔》的校園格局,或是《艋舺》、《陣頭》的地方社會,而開始以一個都市的發展與整體階級思考,並結合了隱然的國族的議題,確實是有許多值得探討的部分……
香港?中國?台灣? 奧妙無窮、多重版本與國籍的「俠女」
文/ 陳煒智
所有關於「俠女是我國第一部在坎城獲獎」之相關文字紀錄和論述,打從1975 年《俠女》獲獎的那一刻就已就開始。直接抹除記憶,一切由《俠女》重新開始,似乎更乾淨俐落些!而1975年5月,《俠女》在坎城獲獎,此地文化界一片沸騰。據石雋回憶,當年胡導演曾經將片長近三小時的《俠女》精剪成二小時多的「導演定剪版」,戲精質高,相當好看,送往坎城參賽的就是這個版本;同年8月13日,一個片長比首映三小時短的精修版《俠女》挾著獲獎光環,在台灣重映。此重映版是否為坎城版?不得而知……
【影匠傳承‧看見新銳】系列講座
「閱讀時光」系列影片放映
【當代電影大師:柏格曼-光影封印】特映會
餘溫——台藝大電影學系【論文組 畢業發表】
月光電影院5-7月份
南門書院五月份放映節目
2015兩岸電影展5/22~27@光點華山電影館、今日秀泰影城
影。想。台灣 Cinemagine Taiwan:影像創作營
【府中15主題影展】你愛家、更愛國
2015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開始徵件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補助電影製作」第12期徵件(5/29截止)
104年度短片輔導金開始徵件(5/11-6/24)
2015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徵片(5/31截止)
《放映週報》影評寫作工作坊 5/24、5/31 @ 國家電影中心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