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2012/06/01
致UDN《放映週報》訂戶,第360期電子報原訂於2012/06/01發刊,因為收稿延遲,以及等待稿件等相關因素,以致延遲於2012/06/04出刊。特此致歉,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從第65屆坎城影展看影壇風華:-綜覽得獎名單、世界電影趨勢
今年坎城影展正式競賽單元參賽作品共22部,由義大利導演南尼莫瑞提領軍的九人評審團遴選得獎者,最終由奧地利導演麥可漢內克的《愛》獲得金棕櫚大獎。除了主要競賽,放眼今年「一種注目」、「導演雙週」等各大單元中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最有趣的現象,莫過於拉丁美洲電影勢力的大躍進,以及國際間電影創作者對於平凡小人物在動亂政治局面底下所受到的影響及掙扎。
/ 鄭治桂
【院線】舞臺上的夏娃:《巴黎瘋馬秀》

導演: 德瑞克衛斯曼
演員:
出品:法國/2011
發行:佳映娛樂
「瘋馬」探觸到慾望,裸露卻又極度包裝,這種思維,不正是藝術的外衣,包裹著人類最原始對於性與欲望的投射嗎?
/ 吳若綺
【DVD】執著所成就的永恆經典:《莎士比亞的秘密》

導演: 羅蘭艾默里奇
演員:瑞斯伊凡、傑米坎貝爾鮑爾、大衛休里斯、凡妮莎蕾格烈芙、裘莉李察森
出品:德國/2011
發行:得利影視
《莎士比亞的祕密》就好比《達文西密碼》,以真實歷史人物為背景,替懸而未決的世紀謎團加入大膽的情節編排以添加故事張力,試圖解答與滿足好奇……
/ 孫松榮
擴延銀幕:後-媒介紀年的運動影像
自1990年代以降,當代電影研究以跨媒體與跨影像的態勢逐步發展出銀幕學(Screenology)。一方面,它承襲自1978年以來歐美電影學者諸如甘寧(Tom Gunning)與高德歐(Andre Gaudreault)等人對「初始電影」的方法學與認識論之革新;另一方面,也大量吸收自新媒體、媒體考古學及視覺文化研究等社會人文學科對科技佈署、視感知及城市現代性等論述之養分。在此種跨域的研究架構中,電影不是唯一的主角,而和其他視覺媒體共同組構成嶄新的影像主體。就以電影學的「景框」概念而言,巴贊(Andre Bazin)在一系列分析電影與戲劇乃至繪畫的著名長文中所提及的定義,在銀幕學的研究範疇中已被擴展與深化,佛蕾(Anne Friedberg)充滿巧思創意的《虛擬之窗》,即是一本透過電影向電視、錄像、電腦及城市空間作伸展,並進一步複雜化景框、窗戶、鏡子及介面生成關係的當代力作……
/ 映兒
慢一點比較快:《姊妹,賣冬瓜》隨時準備上路
新住民女性紀錄片《姊妹,賣冬瓜》於5月26日在「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放映,本片於2010年底推出,2011年曾入圍女姓影展,其製作源起於侯孝賢導演的鼓勵與其工作室的協助,而它也是國內首部由新住民拿起攝影機,從自身角度出發敘述的自製影片。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姊妹,賣冬瓜》映後座談,邀請本片創作者南洋台灣姊妹會執行祕書邱雅青小姐,和長期關注新住民處境的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夏曉鵑教授來到現場與觀眾交流……
/ Gina Wang
【對白解析】人類學家到曼哈頓一遊:《豪門保姆日記》
安妮,人類學系新畢業生,前途未知,面試工作時憋窘的說不出自己是誰。某日,在紐約中央公園,一位衝到路中央,差點被撞上的男孩開啟了安妮追尋自我的旅程。這個魯莽的男孩叫貴爾,四歲,是曼哈頓有錢人家的孩子,住豪宅,念私立學校,養尊處優,年紀雖小,未來早已被父母打點好,目前什麼都不缺,除了照顧他的保姆。安妮歪打正著成為紐約曼哈頓最炙手可熱的年輕保姆,反正自己對未來一無所知,身為人類學畢業生,到有錢人家照顧小孩順便田野調查也算一樁新鮮事。
 
 
六月中兩場紀工聚會:6/13(三)影展能為紀錄片/ 紀錄片工作者做什麼?、6/16(六)影像之內與外-紀錄片中聲音敘事與實驗性,歡迎工會會員與一般民眾踴躍參加!
《放映週報》需要你!你也需要《放映週報》!請捐款贊助我們繼續為你服務。
《放映週報》榮獲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感謝各位的支持與鼓勵,我們會持續努力,每週提供更優質的內容給愛好電影的大家!
 
第五屆《攝區二三事》徵件競賽開跑囉
台灣新電影v.s.法國新浪潮 【府中15】光影傳奇六月隆重登場
「首屆兩岸原創微電影大賽」盛大開跑
 
Email:
 
 
國立中央大學 電影文化研究室 版權所有 ©2008 Film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