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黃柏鈞 |
|
【院線】生命中無法預知的奧妙 :《活個痛快》
|
|
演員:約瑟夫高登李維、賽斯羅根、安娜坎卓克等 出品:美國/2011
發行:CatchPlay
|
|
|
從黑澤明的名作《生之慾》,到今年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最後的美麗》,以癌症患者為主角的電影不勝枚舉,足見癌症對人類世界所形成威脅和影響的重大程度,但一向令人感到十分沈重的癌症題材,總是會使人在觀看前不禁躊躇,懷疑是否還是千篇一律地呈現痛苦抗癌過程,和天人永隔的悲傷結局。《活個痛快》正因此成為一部最令人意想不到地好看的「癌症電影」。本來身為電視製作人的編劇威爾萊瑟,以自己患癌的親身經歷撰寫這部與眾不同、卻充滿更令人感同身受真誠的「真人實事」。他並不強調發現自己患癌時的悲慘心情,而是如何用平常心、甚至幽默感去看待,也正因如此,他的故事才這麼令人感到真實而親近。 |
|
|
|
|
/ 策展人游婷敬 |
|
|
2011女性影展:另類的女性電影,淺談女性電影中的美學 |
電影是什麼?是誰在看電影?電影呈現的是一種心靈、或當下的在場與不在場的感知。電影的第三與第四空間在女性電影美學論述中,影像是否再現了真實、也模擬了內心世界的意識再現。何謂獨有的女性電影美學,關於美學的爭議與討論,女導演拍的創作是否有別於男導演的影像創作?女性的影像書寫是否有其獨有性的存在?女人拍的電影與文學中西蘇的「陰性書寫」有其互文性嗎?上述所提及的電影,乃有機會讓每個觀者在其中找到並覺察其上述的疑惑並在其影樣中尋覓答案,同時,該單元也讓我尋覓並思考那另類女性電影美學的可能性。 |
|
|
|
|
|
|
/ 王冠人 |
|
|
【電影觀點】側寫動畫紀錄片研討會「動畫的真實:動畫、紀錄片和動態影像」 |
2011年,第67屆的愛丁堡電影節(6/15~26),被各界認為是這個歐洲「老牌」影展面臨重大考驗與轉型的一年。包括預算的縮減、原藝術總監Hannah McGill的離職(由英國獨立製作影人社群Shooting People的執行長James Mullighan接下策展任務),以及於2010年12月提出的新藍圖與實際成果之間的落差,在媒體上引起不少質疑、議論。儘管這些新的嘗試、事務性的爭議和略嫌凌散的影人單元合作顯然搖撼了影展的聲勢,但有個單元卻值得特別注意。「動畫的真實:動畫、紀錄片和動態影像」(Animated Realities: Animation, Documentary and the Moving Image ),為期兩天的動畫紀錄片研討會。白天是論文研討,晚上則安排與會者參加動畫記錄片放映單元。內容的安排上(包括品質和數量),具野心地試圖結合電影理論和實務,從不同的角度去定義、探索、觀看這個逐漸興起的視覺領域。 |
|
|
|
|
|
|
/ Lydia |
|
|
【別看字幕】引爆你的笑點:《拿破崙炸藥》 |
「如果你們投我一票,你們最狂野的美夢將會成真。」培多羅想要競選學生會長,但面對強有力的對手──校園中的風雲人物桑瑪,他自認一點勝算也沒有。當全校同學靜坐聆聽培多羅發表政見,詞窮之下,他只得祭出這句好哥們拿破崙給的建議。培多羅剛轉學來時,人生地不熟又不愛說話,拿破崙主動伸出友誼之手。此後兩人一起追女孩、一起體驗校園生活,當培多羅決定爭取學生會長之職,拿破崙也義不容辭地當起競選軍師。《拿破崙炸藥》充滿獨特的美式幽默,其呈現方式類似美國卡通片的風格,充滿呆呆的人物、無厘頭的鬼點子、被鏡頭捕捉而顯得誇張的日常瑣事…等等特質。本片雖劇情精彩,相比之下,字幕翻譯就遜色許多,用語不夠口語化是全片字幕最普遍的問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