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高樹熙 |
|
【院線】自我掙扎中的進退兩難──《幻想戀愛》
|
|
演員:札維多蘭、莫妮雅修克黎、妮絲許奈德 出品:加拿大 / 2011
發行:山水國際娛樂
|
|
|
法國傳奇歌后Dalida在1966年推出的名曲〈Bang Bang〉這次成了復古華麗造型之外不斷出現的重要主旋律。除了60年代金曲,大量的慢動作鏡頭,以及懷舊復古的華麗氛圍,構成了本片重要的三大美學要素。這三個如完美三角般的要素互相牽制卻又彼此互補,達到某種微妙的平衡。這樣的能力說明了扎維多藍能夠在這麼輕的年紀、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就受到如此高度的注目和重視,絕非沒來由的偶然或僥倖,他在編導演的全方位才華之外,對於藝術文學的素養,以及對美術和音樂的絕佳品味,才是其中最關鍵的主因。 |
|
|
|
|
/ 郭致伶 |
|
|
學生製片展映邁向高潮 台藝電影系畢展登場 |
隨著六月畢業季將至,各大學院校影視科系的畢業展紛紛開跑。從五月中旬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的「挺藝氣」,到五月下旬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的「肆百擊」,緊鑼密鼓登場的是於6月9日首映的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的「What The Film」(電影是什麼?)。
本屆台藝畢業展的主題「What The Film」,不僅是對電影究竟是什麼提出了疑問,也是這群年輕創作者用學生時代最後一部作品,回應他們對電影種種的探索。今年的台藝大電影系畢業展邀請李屏賓、沈可尚、楊力州等電影工作者為年輕創作者加油打氣,現場更有聞天祥、李達義等影人現身講評,規模盛大,將學生製片展映推向年度高潮。 |
|
|
|
|
|
|
/ 林文淇 |
|
|
【電影觀點】淺談1960年代後台灣電影改編小說現象 |
台灣電影就小說改編而言,有三段值得回顧的重要時期。有兩段是關係密切的小說改編電影高峰期:第一是19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也就是台灣電影「黃金時期」。此一時期以文藝片與武俠片為最主要類型,其他重要的類型還有政宣片與軍教片等。小說可以啟發電影創作靈感,小說可以提供電影所需的故事題材、情節,小說家可以參與甚至執行電影劇本改編。暢銷小說絕大多數也可以為改編的電影與電視帶來現成的大批觀眾。去年大放異彩的小說改編電影《父後七日》為小說改編電影帶來一線希望,今年也將有九把刀暢銷網路小說《殺手歐陽盆栽》與謝旺霖的小說《轉山》改編的兩部電影即將上映。隨著台灣電影產業這幾年開始復甦,預期將有更多的小說被改編為影片。 |
|
|
|
|
|
|
/ 陳瑩恩 |
|
|
【對白解析】「好人」的危機:《正經好人》 |
柯恩兄弟利用電影,試圖突顯現實生活中的荒謬。這樣的強化,讓他們的作品有股喜劇氣息,但這並非來自膚淺而直白的笑點,而是根植於觀者的自身生活經驗,讓電影和現實生活彼此撞擊出的共鳴,是股欲哭無淚只好一笑的荒謬感。如此對柯恩兄弟的作品的詮釋,特別在《正經好人》中可略窺一二。《正經好人》的主軸人物是一個大學物理教授賴瑞,即使他盡了他認為所有應盡的本分,包括當一個好丈夫、好爸爸、好弟弟、好鄰居、好老師,作一個符合道德與理教規範的「正經好人」,但事情卻常不如他意,甚至反過來將他一軍。失婚危機作為一個將賴瑞的生活劃出裂隙、逐漸崩碎的主要力源,因此,在朋友的建議下,賴瑞尋找猶太教的教士進行諮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