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洪健倫 |
|
【院線】《非普通教慾》:超限制級的「色情守門員」
|
|
演員:Christos Stergioglou; Michele Valley; Aggeliki Papoulia; Mary Tsoni; Hristos Passalis 出品:希臘 / 2009
發行:聯影
|
|
|
超限制級的《非普通教慾》隱晦弔詭的故事使它有很大的解釋空間。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則隱喻國家極權的寓言;但是,在這個政客、媒體越來越以腥羶色資訊吸引閱聽者目光的年代中,我們看到「Hinet色情守門員」、兒童少年福利法、與國家通訊委員會則以幾近文字獄的方式為焦慮的保守人士過濾資訊,保護他們小孩的純真。《非普通教育》透過極端誇大的方式所呈現、諷刺的,或許就是全球社會中保守人士的對於眾聲喧嘩社會的普遍焦慮。 |
|
|
|
|
/ 林亮妏 |
|
|
《愛、理想與淚光》 文學與電影交流的盛宴 |
乍見書名《愛、理想與淚光──文學電影與土地的故事》,彷彿是帶點辛酸淚水,要談勵志,又說夢想的文學電影書。由台灣文學館策劃,遠景出版社編彙,以「文學.電影.地景」為主題,介紹30部由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從1966年的《幾度夕陽紅》到2008年《一八九五》,書寫橫跨近半世紀的文學電影歲月,內容分析了小說、電影、改編拍攝、藝術特色等,也對照賞析作品裡的今昔地景樣貌。這本書最早可推溯至文建會2008年始推動的「閱讀文學地景」活動,先帶領起一股民眾閱讀文學作品、探索寫作故鄉的風潮…… |
|
|
|
|
|
|
/ 鄭立明 |
|
|
【影人側寫】爵士的影子、瘋狂的臉,以及靈魂的樣態──約翰•卡薩維堤的影像方法與精神(下) |
當1957年2月,約翰•卡薩維堤扛著16釐的攝影機開拍處女作《影子》(Shadows)的時候,大部分法國新浪潮導演仍沒甩開笨重攝影機的糾纏。電影史的後浪爭相競逐,或為其影響,或別開生面,也早已又好幾個階段過去了,其實卡老流傳之作並非篇篇佳作、無懈可擊;然而,其作品卻總是流露著一股漾漾的神采,一份灑潑不羈、躍躍欲動的氣息,而這些很可能才是卡薩維堤最獨特的品質。有人把這股流動灑潑的韻致,對比於爵士,來形容這股即興、自然,不為框架所束縛的調性,彷彿這些歷經半個世紀的影像,從未曾凝結固在膠捲上一般地躍動著。毫不意外,卡薩維堤重要作品接二連三誕生的1960、70年代;也正是爵士樂盛行,並激蕩「垮掉的一代」的文學火光時期。 |
|
|
|
|
|
|
/ Lydia |
|
|
【別看字幕】《博物館驚魂夜2:決戰史密森尼》Night at the Museum: Battle of the Smithsonian |
電影的續集很容易落得吃力不討好;尤其博物館驚魂夜第二集,其中一半的角色都已為觀眾所熟悉。幸而續集的故事設定發生在另一間規模更大的博物館──史密森尼。新面孔製不但造了新的笑料,更為本片增添了新鮮感。本片一開始就交代博物館守衛賴瑞的近況:他轉行賣起自己發明的手電筒了。雖然賴瑞商場得意,但偶然回到老東家卻發現博物館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館藏即將數位化,而展品幾乎將全數送去規模居全球之冠的「史密森尼博物館」倉庫慘遭「冰封」。不捨的漣漪在賴瑞如靜水的心中悄悄擴散,直到得知能喚醒「展品朋友」的魔法金牌也意外被送走,他終究決定闖進去阻止一場可預見的「大亂鬥」。在劇情的安排下,男女主角的邂逅倒是頗典型的「冤家路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