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謝璇 |
|
【院線】生命的借物與交換──《借物少女艾莉緹》
|
|
演員: 出品:日本 / 2010
發行:博偉
|
|
|
在宮崎駿腳本、企劃畫,米林宏昌導演的《借物少女艾莉緹》中,其實不難發現「宮崎流」的影子。宛如《龍貓》般的森林場景和幽靜小屋、簡直就是《神隱少女》中「湯婆婆」纖瘦版化身的小小人族母親霍米力、結合《天空之城》女海盜「多拉」和「波妞」神態的家管阿春,連爬過艾利緹身邊的小蟲都令人不禁想起《風之谷》的王蟲。綜觀《借物少女艾莉緹》,簡直就像宮崎駿動畫角色總複習。影片承繼了宮崎駿細緻溫婉的畫風,故事流暢極具深意。但在導演方面卻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運鏡方式顯得粗糙不夠有力。艾利緹第一次正式踏入人類世界,從廚房的櫃子緩慢前進,終於親眼目睹…… |
|
|
|
|
/ 林亮妏 |
|
|
「媒體大哼」倪再沁玩評電影 手繪海報畫板 |
電影海報、畫板、DVD封面,可以是藝術品嗎?走進台北當代藝術館204展廳,相較其他生猛話題,倪再沁以「畫中仙」為名的展廳裡,50多幅電影手繪畫板正依著較安靜的姿態,另類解讀電影周邊產品的當代藝術性格。「媒體大哼」-倪再沁特展,現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這場首度以全館規模展示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個展,憑恃奇趣、鮮活的觀點,呈現倪再沁三十多年來利用報紙、競選旗、水墨畫、雕塑、乃至電影畫板等混合媒材,進行批判媒體、解讀媒體,也創造媒體的藝術視野。倪再沁自小接觸電影,也很早就認識到這個「既是媒體、又是藝術」的時髦新事物。所以相較批判其他媒體的猛烈火藥味,他對電影似乎最為寬容,帶有一種淡淡緬懷的抒情味。他對待電影的方式,似乎不只是懷舊手繪海報…… |
|
|
|
|
|
|
/ 林文淇、洪健倫 |
|
|
【電影觀點】台北!台北!:近期三部國片中的台北樣貌(上) |
過去十年是台灣電影從產業最低潮到乍見復甦希望的年代,尤其是近三年的國片為了找回觀眾,不少影片設定以年輕觀眾族群為對象,不論在風格上與主題上皆有明顯年輕化、偶像劇化傾向,即便是以台北為場景,主要也是著重在台北作為一個全球都市的視覺地景,將焦點聚集在台北的消費與觀光等面向。去年有《一頁台北》與《第36個故事》兩部影片,分別以誠品書店以及特色咖啡館這兩種台北的文化空間為賣點,獲得不俗的票房與口碑。還有首部以台北的外勞為主題的喜劇《台北星期天》上映,反映另一個甚少在銀幕中被探討的台北全球化面向:都市裡大量的國際移工。這三部影片都可以說是近期台灣電影中呈現當下台北的代表作,片中究竟呈現出什麼台北樣貌,值得一觀。 |
|
|
|
|
|
|
/ 賴育瑩 |
|
|
【對白解析】《食破天驚》Cloudy with a Chance of Meatballs |
由1978年出版的繪本故事【天上掉下來的食物】改編而成的電影《食破天驚》(Cloudy with a Chance of Meatballs),由哥倫比亞影業旗下的索尼動畫公司(Sony Pictures Animation)製作出品,敘述一名熱愛科學的小男孩,出生在一個以盛產沙丁魚聞名的小島鎮──燕瀑島(Swallow Falls),燉炸蒸煮製成的各式加工品,沙丁魚嚴然成為全鎮唯一的驕傲;但就在全世界終於體認到其實沙丁魚超噁心的那刻起,燕瀑島進入了真空狀態,滯銷的沙丁魚讓小鎮居民無法忽視他們必須面對的一切,除了假裝過往的驕傲依舊存在,其他只能被動的接受,除了野心十足的小島鎮長不斷想將小島改建為吸金的主題樂園,但看似推動小鎮生命力的建設,也還是建立在了無生氣的沙丁魚舊記憶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