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2010/10/08
一個盲人和小女孩用看不見的勇氣,讓彼此看見愛。電影《阿輝的女兒》特映會贈票活動開始!
沈鬱、幽婉而穠麗的華彩:《第四張畫》導演鍾孟宏專訪
強勢入圍本屆金馬獎七項重要獎項的《第四張畫》,是導演鍾孟宏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影片藉由孤兒小翔在父喪後的四張畫作,凝見一個長成中的個體如何經由生命瞬逝的黯闃溝渠,在斑駁與炎涼的人生幽谷中坦然逡遊而上,遭遇新的家庭及學校、應對親情與友情、釐清現實和夢兆間的詭疑,紛紛在上帝關起這扇門時,氣定地通過所開啟的另一扇生命出口。本期頭條專訪導演鍾孟宏,暢談從廣告而電影、紀錄片而劇情片、處女作到第二部劇情長片,分享編導美學與社會關懷,抒懷人生和創作共織的執念,和拍片現場即興演出的神秘趣味。
/ 王舜薇
【院線】春風沈醉中,最清醒的創作者

導演: 婁燁
演員:秦昊、陳思成
出品:中、法 / 2010
發行:海鵬影業

這次婁燁用更激越的性和陰緩的語調回應了那些不能忍受他的人,拍活在邊邊角角的身體,以及他們在日常中的情緒。在內斂的步調與跟隨/觀看中,我們隱約可以探得婁燁的心思。既有前作《蘇州河》的寓言氛圍又有《頤和園》的自喃,《春風沈醉的夜晚》是一則內斂的城市情慾流動圖像,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尺度。羅海濤的情慾探索是對現實的叛逆和渴求,李靜默然接受新的關係更是對另一種身份的自問。新一代人在面貌模糊的現代城市裡,企圖把自己從自己當中解放出來,再阻止自己成為自己。這對於經歷過集體化、自我被壓抑、私領域仍不完全的當代中國而言,不啻是個人在社會中求證生存意義的隱喻。
/ 尤芷芸
台片文藝復興 電影刊物市場露曙光?
自《九降風》、《囧男孩》直至《海角七號》以降,台片近年的市場可說是「為有源頭活水來」,貌似進入「台片文藝復興時期」。無獨有偶地,今年在電影雜誌市場上,雨後春筍般冒出了三本月刊,雖然都不是以國片為主要議題,但構思主軸各有其特色,本期特寫就創刊先後作一觀察報告。

[綜合系]咖啡館氣味:cue.電影生活誌

2010年4月發行試刊一號,6月正式發行創刊號的《cue.電影生活誌》,就如同刊名所標定的,是一本關於電影與生活的雜誌。但該怎麼連結起電影與生活呢?這也是名稱中「cue」字的由來。曾任創刊編輯顧問的李明璁表示,電影與人生總是「互為deja vu(似曾相識)」的,「cue」就代表了一個「暗示訊號」,居中串連、蛛網般羅織出電影與生活的種種關係。
/ 楊芳枝
【觀影指南】2010台灣國際女性影展:紀錄身體經驗
身體會老會痛會生病會消失也會激發出無限的喜悅與快感。這些身體的感覺一方面是身體本身的物質性所帶來的生理經驗,另一方面這樣的生理經驗與社會文化的常理與規訓密不可分。我們的文化對年輕身體的慾望常常使得我們那不可避免老化的身體感到焦慮與羞愧。同樣的,當我們的社會把女人看成男人的附屬品時,男人便可以擁有與侵犯女人的身體,於是女人的身體經驗與恐懼密不可分。這些社會文化所建構起來的「常識」規訓並限制了我們如何看待與詮釋我們的身體經驗,而我們的身體便在身體物質性與社會規訓的交錯下開展不同的生命經驗。《拍我:女模秘辛》談的是我們社會文化對女性美的標準……
/ Lydia
【電影名句】《蘇西的世界》The Lovely Bones
不論從英文片名The Lovely Bones或《蘇西的世界》都看不出這部電影其實是關於一個被謀殺的少女。14歲的蘇西和父母及弟妹住在賓州郊區,她的個性開朗,喜歡拿著相機到處拍照,卻絲毫沒有注意到,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即將毀在鄰居的手中。慘遭謀殺之後,蘇西的靈魂徘徊於人間和天堂之間,她看著父母從焦急地尋找女兒到傷心欲絕接受她的死訊。蘇西和她的家人各自在兩個世界中對抗失去親人的痛苦以及對兇手的怨恨,而最後他們都瞭解儘管深愛彼此,還是該放下心中的不捨。蘇西原本的世界無憂無慮卻非常短暫,剛過世時,她很高興地發現自己並沒有完全失去和人世間的連結……
 
 
2010南方影展(11/5-12/12),十載好南方!南方影展今年邁入第十年,各場次預售票即將開賣,敬請期待!
「2010第七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10/22-10/31)計有40個國家、140部影片、5個放映廳、10場星光放映!怎麼挑?怎麼選?來了就知道!
2010女性影展(10/8-10/17)「青春無敵•搖滾萬歲」主題,六大單元,播映近60部國內外精選影片,9/2起預售票開賣,週邊活動開跑中!
中研院「歷史、文學與作者:重探台灣新電影」國際研討會(10/22-10/23),會議議程及論文摘要公佈,歡迎線上預約報名!
 
2010國際學生影展金獅獎推出「李安專題」
「兩岸電視電影交流論壇」豋場,CCTV6分享10年電視電影製作經驗。
《街舞狂潮》活力首映 即將掀起街舞炫風
第四十七屆金馬獎公布入圍名單
2010韓國釜山影展暨市場展行前記者會登場,台灣12部影片入圍,大放異彩
 
Email:
 
 
國立中央大學 電影文化研究室 版權所有 ©2008 Film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