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吳俞萱 |
|
命運回應了他們的期待──侯麥《愛情誓言》
|
|
出品:法國 / 2007
發行:海鵬
|
|
|
法國電影新浪潮大師侯麥今年八十七歲了,《愛情誓言》(The Romance of Astrea and Celadon)是他光線和煦的花園裡,最後一朵芬芳的素白之花。他早年為《電影筆記》撰寫影評,後來將自己的小說改編成電影;他和楚浮、高達、夏布洛等人的作品確立了「作者論」的風格美學,而洗鍊、簡約、寫實、透澈、散漫是他電影的獨特個性。從第一部作品開始,他自編自導,並親自挑選演員和攝影師,在最短的時間裡,運用簡單的設備和極少的資金拍片,他自給自足,不依賴龐大的電影工業,所以被電影界稱為「最自由的導演」。
侯麥的新作《愛情誓言》取材自十七世紀法國作家杜爾菲的經典巨作《阿絲特蕾》,原著小說表面上瀰漫著田園牧歌色彩,而實際上揉合了激情與欲望的矯飾元素,呈現處在擺盪關係裡的年輕男女,自然原始的真情和本性。侯麥曾說:「在拍一部電影的過程中,『拍攝』是主要的,『故事』只佔次要的角色。」這句話可視為他長年將小說文字轉換成電影語言的基本理念和態度。
歷年來,從小說改編成電影的作品不勝枚舉:《二○○一太空漫遊》、《刺激一九九五》、《沉默的羔羊》、《哈利波特》、《東尼瀧谷》、《香水》、《色戒》……,小說和電影在表現手法、敘述觀點、時空特性等方面有複雜的異同:在文學書寫中,敘述者代表一個意識、一個立場,電影中的鏡頭則是無意識的、不具任何具體生命的觀點;小說在固定空間中蘊含時間的流動... |
|
|
|
|
|
/ 黃怡玫 |
|
|
【精選影評】如何穿越螢幕與觀眾的遙遠距離?-談《最遙遠的距離》與《穿牆人》 |
在十一月份一前一後相隔一週上映的兩部國片,《最遙遠的距離》及《穿牆人》似乎從影片宣傳初期就十分有緣,或者說,兩部影片不得不在有限的國片曝光管道裡相互競爭。在國內國片最重要的映演及競賽舞台-台北電影節-期間,很明顯地,《最遙遠的距離》在新聞曝光、競賽結果上都搶盡鋒頭;一方面是因為其他競賽影片多已上映過,或為短片,而《最》片被選為開幕片外,又有國片當紅氣質女明星桂綸鎂擔綱演出,理所當然地成為影展宣傳操作中最容易著手的焦點。 |
|
|
|
|
|
|
/ 陳平浩 |
|
|
【電影研究】現代主義電影大師的隕落: 柏格曼 & 安東尼奧尼 |
揚名國際影壇的台灣導演楊德昌病逝之後,世界又接連失去了兩位電影大師,瑞典導演英格瑪•柏格曼,以及義大利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這一連串令人驚詫的事件,讓一個因電影工業蓬勃發達、視聽資訊日新月異而久經忽略的事實,得以明顯化了:一個屬於歐洲藝術電影高峰的時代,隨著大師之死,已然正式劃下了句點....。柏格曼與安東尼奧尼兩位電影大師,就處於五0、六0年代此一承先啟後的電影史位置之上,同時他們也屬於「作者電影」之列的藝術大師─有別於片廠的量產類型片、大製作體系.... |
|
|
|
|
|
|
/ 林蕙君 |
|
|
《老爸的單程車票》The Barbarian Invasions (Les Invasions Barbares) |
Sylvain: On a ship, you call it the evil eye...Striking a growler - an iceberg - at night, or a fire from an oil leak...It's been too long since I've seen you. My Daddy, my Papuschka, I've have missed you all my life. Tell yourself I'm a happy woman, I've found my place. I don't know how you did it, but you managed to pass on your lust for life. You and Mom raised incredibly strong children. It's a miracle really. You know, the first man in a woman's life is her father. You'll always be with me.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