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2002 Issue, 113

2002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真實總是撲朔迷離,這不是破案專家獨有的喟嘆,人類有其愛捕捉真實的癖好,也不免被這種固執的企求所煎熬。遠在希羅時代,亞里斯多德的「洞窟論」即道破,藝術不過是企圖模仿真實的小伎倆,對於人類群體的利益,從倫理道德到經濟生產,不會做出實質的貢獻,遂將藝術逐出他「理想國」的建國藍圖外。人類藝術的進程當然沒有因為這件哲學家的洞見而中斷,西方藝術的發展,從上古、中古,來到現代,這一路走來,歷經各種流派,不是在抵抗就是屈從,這個來自基因中「擬真」的指令。
NT$ 50
雜誌試閱

國際影壇動態,以及重要電影網站 輯/小宋 003

專題:2002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後真實年代:2002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文/陳明秀 005

台灣紀錄片的美學問題:寫在「紀錄片美學國際研討會」之前 文/李道明 008

假如/我是/真的:關於「距離/開放」單元的幾點假設 文/高布塔 011

在影像中自溺的激進份子:羅伯‧克拉瑪 文/陳明秀 014

2002,又遠又近的台灣:台灣國際記錄片雙年展「台灣獎」入圍觀察 文/陳玟如 016

JOHN CAGE的留白,我的註解:關於《問風》 文/郭珍弟 019

觀看的模糊慾望:異想一種影像的壞美學 文/陳正菁 022

專題:賽吉‧當內(Serge Daney)


電影:他者的生命:為(何)當內Pour(quoi)Daney? 文/黃建宏 024

(又一)傾坡 原作/Serge Daney、譯/黃建弘 026

假面的對話:德勒茲論當內 文/黃建宏 030

缺席的問話:洪席耶論當內 文/黃建宏 033

電影論述


彈性累積、彈性消費:亞太地區的VCD與階級意識 原作/Darrell W. Davis、葉月瑜、譯/李亞梅、校訂/葉月瑜 036

商業影展的興起與運作:一個政治經濟學的觀點 文/卓珊 044

邵氏電影在台灣 文/劉現成 055

打開話匣子


水都的國際競賽:焦雄屏談威尼斯影展與華語電影的再入世 訪問/葉月瑜、整理/楊憶暉 065

一個特務的陽光之下:訪艾曼紐‧莫黑 訪問/林則良、口譯/林崇慧、整理/楊憶暉、林則良 072

製造歡樂的怪獸:訪彼得‧達克特 訪問、整理/王晶盈 077

沒有光,傾向於黑傾向於美麗(下):張作驥的《美麗時光》,以及黑暗之光 訪問/謝仁昌、整理/楊憶暉、謝仁昌 078

新感官世界


蘇古洛夫的諾亞方舟:《創世紀》 文/李達義 084

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末代王孫森田方光 文/湯禎兆 089

軌跡‧潮流


從六○年代挪借話語的「政治電影」 文/王墨林 094

2001年華語片回顧(下):危機?轉機? 文/聞天祥 098

電影嘉年華


動畫世紀齊聚一堂:2002年安錫國際動畫影展 文/王晶盈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