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文電影研究?(續篇)

2000 Issue, 105

什麼是中文電影研究?(續篇)

眾所周知,影響香港電影論述有關地方、自我和國籍建構的三個重要歷史時刻分別是: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以及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我認為在描述離散中國人的香港電影中,對國籍、身份和公民身分的再現,亦因著這三個不同時期而有著明顯的模式轉變。概括而言,這變化可以這麼來勾勒:從1980年代中期的「中國綜合症」,轉移至1989年之後的「放逐情結」或是「受迫害情結」,最後變為在1997年左右出現的變通公民身分與跨國主義論述。
NT$ 50
雜誌試閱

國際影展動態,以及重要電子網站 輯/小宋 008

專題:什麼是中文電影研究?(續篇) 策劃/葉月瑜


香港離散電影及其外:從放逐與返鄉到跨國主義與變通公民身分 原作/呂曉鵬、譯/饒欣凌 015

變成好萊塢?:新紀元的香港電影 原作/Chuck Kleinhans、譯/葉月瑜、劉慧嬋 023

普羅米修斯的悲喜劇:對1949-1976年上海譯製片的一種觀察 文/呂曉明 029

再度想像中國:全球化的挑戰與新的「內向化」 文/張頤武 035

打開話匣子


缺席的身影:訪佐曼‧克羅 訪問/吳彩娟、龍傑娣、口譯/吳彩娟、整理/林民寧、龍傑娣 044

流失的記憶:訪璜‧卡洛斯‧魯佛 訪問/李靖惠、口譯/吳彩娟、整理/林民寧 050

電影論述


鬼氣、美感與文化:論胡金銓的《山中傳奇》 文/鍾玲 054

踏涉光影的巍峨園林:李翰祥的造景造境美學手法 文/陳煒智 060

大陸第六代電影導演的創作挑戰與美學方向 文/三澤真美惠 067

亞洲新視野


大悲與大喜:訪談葉偉信 文/楊念 076

本色演出抬頭?: 作為案例的葉偉信「演技」 文/朗天 079

葉偉信的類型變奏策略 文/湯禎兆 081

香港青春空間:葉偉信的場景遊戲 文/李照興 085

新感官世界


有人就有江湖:江湖如何可了斷 文/湯禎兆 088

談日本老片的發掘 文/松平東野 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