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混血台語片

2016 Issue, 168-169

專題:混血台語片

2016年是台語片的60周年,在這年的下半年,國家電影中心在全台各地策畫了許多的台語片放映,也與台北中山堂合作推出「台語片文物展」,在這些活動當中,有1956年《薛平貴與王寶釧》修復版的重新放映,讓更多人發現到這部台語片的先聲,不僅在形式上是來自傳統歌仔戲曲形式的翻拍與攝製,在內容上還有在客家地區發行的客語配音版本;而在「台語片文物展」中,也大量展出了當年台語片的電影原聲唱盤,也發現到這些歌曲,有許多「混血歌」的翻唱。本次《Fa電影欣賞》的「混血台語片」專題,就是試圖找到更多來自於不同文化背景的電影工作者,看他們如何投入在台語片的生產中,擴大台語片的地理幅員和文化意涵。
NT$ 320
雜誌試閱

編輯室報告:華洋雜處的在地電影 003

明星研究


飾演‧大衛鮑伊:從《迷幻演出》到《噬血戀人》的詭態外來生物 文/謝育昀 004

那時候比較困難的就是語言上:訪孫越先生談《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採訪/川瀨健一、整理/侯瀕潔 010

專題:混血台語片


台語片時代曲:兼談我所收藏台語電影歌謠黑膠唱片 文/李志銘 012

「篤定賺錢」:由一則新發現的史料看周藍萍與台語電影 文/沈冬 020

空白真相的顯影:「白克導演的一生特展」重探白克 文/王振愷 024

是毒藥還是春藥?從《紅衣小女孩》的台語五字經到《大尾鱸鰻》的連篇台語髒話 文/鄭秉泓 032

學術單元


辛奇電影中的地理參考與次帝國意識 文/梁碧茹 037

重訪台語片的興衰起落:黑白底片進口與彩色技術轉型 文/蘇致亨 053

「全球在地化/在地全球化」的形象建構與行銷策略:從周杰倫的電影與音樂談起 文/蘇妍穎 065

當代華語電影:【黑色電影,各自表述】特輯


黑色電影新論:風格還是類型? 文/郝建 076

香港有個黑社會:香港黑幫片中的政治意識 文/李展鵬 088

魔鬼理性的古惑:評《選老頂》 文/林建國 094

現在的黑社會不一樣了:專訪男主角杜汶澤、導演邱禮濤和編劇李敏 採訪、撰述/徐明瀚、整理/王馨誼 096

科技的架座與作為少數的叛離者 文/高俊宏 100

媒材跨界


鬼魂與作者:許哲瑜《麥克風試音:致信黃國峻》 文/言叔夏 106

動態影像的社會行動:「脫口罩!找藍天」影展評介 文/李道明 112

當代亞洲電影


肚臍眼與敘事者的消逝:王穎的《女人沉睡時》 文/湯以豪 118

在記憶抵觸時:重訪越南的征戰及離散 文/武洪章臺(Võ Hồng Chương-Đài)、翻譯/鄭文琦 124

緩步於夢境和現實間的造夢者:阿比查邦《華麗之墓》 文/謝以萱 136

書評書介


引人入勝的緩慢:評林松輝《蔡明亮與緩慢電影》 文/蔡佩真 144

重新尋找那些創傷的痕跡:訪《痛史》作者白睿文(Michael Berry) 訪問、攝影/徐明瀚、整理/李虹儀 147

法國《電影筆記》「怪異」專題 文/林心如 156

加拿大《180度》「在路上─文溫德斯的:電影創作旅程」專題 文/沈孟潔 158

專欄


台灣電影變幻時

黑色電影在路上:鍾孟宏《一路順風的》的Bromance 文/鄭秉泓 160

筆像攝影機一樣

重探綠色小組 文/林木材 164

國家電影中心動態


2016年7-12月活動回顧 166

新進圖書 168

Table of Content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