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比亞洲電影更陌生:亞洲實驗電影(下)

2010 Issue, 145

專題:比亞洲電影更陌生:亞洲實驗電影(下)

這個計畫以「個人記憶/歷史記憶」為題,邀請三位創作媒介迥異,分別來自韓國、香港與馬來西亞的亞洲實驗電影創作者/實驗媒體藝術家來對紀錄片的形式進行多元創新的實驗嘗試與開發。他們試圖以最私密的個人影象出發,同時用舊片衍用的概念將收集來的歷史影像檔案,透過複合式的多投影與現場表演的方式,在展場裡讓影像溢出銀幕邊框的侷限,擴延到空間裡的每個角落,讓個人記憶的片片段段與集體歷史的時間感同時並存與交替,去追溯與引導觀眾進入一場個人記憶與歷史深海連結交錯的影像光影與聲光之中。
NT$ 160
雜誌試閱

特寫鏡頭


對夏布洛的兩次旅行 文/捷瑟敏 003

專題:比亞洲電影更陌生:亞洲實驗電影(下) 策劃/吳俊輝


實驗電影與台語片的奇妙連結 文/吳俊輝 009

干擾的藝術:第五屆曼谷實驗電影展片想 原作/David The、譯/江世芳 010

看不見的影像:實驗電影在馬來西亞 文/區琇詒 014

跨越赤道:對於馬來西亞及泰國實驗電影的觀察 原作/西川智也、譯/李明宇 017

變變變:新加坡電影的種種實驗(1967-2010) 原作/陳美添、譯/郭尚興 020

寶萊塢之外:印度實驗電影展Experimenta 原作/Shai Heredia、譯/林鈺娟 023

以單格速寫電影的軌跡:訪齊藤大地與西川智也 訪問/凱特‧馬汀(Katy Martin)、譯/何怡 025

流動的全景,漂移的記憶:訪卞在奎 訪問/李幸俊、譯/林明玉 031

打開話匣子


中影老店新開,開拓文創大業 訪問、整理/梁黎月 035

回歸寫實:訪鍾孟宏 訪問、整理/鄭秉泓、龍傑娣 039

修理世界不是問題?:訪麥可‧波南諾 訪問、整理/林郁庭 043

異想‧異響


修理世界不是異想?:The Yes Men紀錄片中的行動策略 文/胡慧如 046

班克西出品,道破塗鴉秘辛 文/郭冠英 050

是媒材,或是工具:從《萬有引力的下午》談新媒體藝術的主體性 文/邱誌勇 054

票房掃瞄


2010年6-8月國片票房掃描 文/鄭志文 059

電影評論


春風如何沈醉於黑夜?:婁燁的雜亂美學與無軌敘事 文/徐明瀚 064

2010年9-11月院線電影短評  068

《電影欣賞學刊》第十三期

編輯室報告 文/林文淇 002

悲情以外:1960 年代中期以前台語電影的女性主義閱讀 文/王君琦 004

「中間」之中國:胡金銓作者電影的三重中國形象建構 文/吳迎君 020

穿過記憶的聲音之膜:侯孝賢電影《戲夢人生》中的旁白與音景 文/張泠 033

日常生活的美學:重讀侯孝賢的《童年往事》和張作驥的《美麗時光》 文/王萬睿 048

書評


評《楊德昌》 文/余淡如 063

《華語電影學刊》第4.2期摘要  066

《華語電影學刊》第4.3期摘要  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