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酷‧異‧跨‧性

2010 Issue, 143

專題:酷‧異‧跨‧性

非難或調戲亞里斯多德並不會讓我感到特別快悅,但在這些意圖描述或羅織跨性別眾相、意氣旺盛地想像一網打盡的同時,無法不讓我想到所謂的「非此即比」這玩意——較為炫耀性且需要基礎邏輯認識的另名是「排中律」。這個定律強調了二元對立分明的態勢,對於任何命題而言,要嘛就是Z,不然就是非Z,寫成串珠式的公式是(Z V Z)。與其說這個命題剝奪了中間地帶,讓許多主題或主體失去即此又彼、非此非彼等潛伏變異多樣堆疊增生的可能性。
NT$ 160
雜誌試閱

特寫鏡頭


第三世界的感傷寓言:巴班克、阿瑪拉與巴西電影 文/鄭秉泓 003

專題:酷‧異‧跨‧性 策劃/洪凌


櫻花瓣與貓砂:數落跨性別影像再現的門道與身段 文/洪凌 009

T模T樣:一則引介酷兒陽剛影像的初階導遊 原作/傑克.J.赤赫白斯坦(Jack Judith Halberstam)、譯/洪凌 013

西裝男人:論梁無相的「酷少」本色 文/洛楓 025

「做性感」以及後「做性感」:從《漂浪青春》與《花吃了那女孩》談T的身體美學 文/劉亞蘭 034

雌雄同體的搖滾男兒?關於《絲絨金礦》和華麗搖滾(同場加映:《搖滾巴比》) 文/顏九笙 038

晚近日本動畫的超異性別:跨性別神魔,生化塞爆格,色情妖魅獸 文/洪凌 044

票房掃描


2010年3-5月國片票房掃瞄 文/鄭志文 049

電影嘉年華


導演個人特色Vs.當代個人主義:舊金山春季四大影展 文/郭冠英 053

打開話匣子


獨立於系統之外:訪大衛‧拉夏培爾 訪問/林盟山、口譯/林郁庭、整理/林莫 058

異想‧異響


論時空的多重性與身體一主體的融合:論「形、音、異」聲音裝置展中聲音創作的視覺姿態 文/邱誌勇 064

電影評論


重蹈華人新江海:《海上傳奇》、《在清朝》、《雙雄會》 文/徐明瀚 071

芬妮與濟慈的浪漫詩篇:《璀璨情詩》 文/趙庭輝 078

繁華落盡,斯人寂寞:《摯愛無盡》的時尚與情殤 文/林郁庭 084

2010年3-4月院線電影短評 088

《電影欣賞學刊》第142期

編輯室報告 文/林建國 122

專題:台灣新電影之後


《海角七號》:意外的成功?:回顧台灣新電影 文/彭小妍 124

輕歷史的心靈感應:論台灣「後—新電影」的流體影像 文/孫松榮 137

台灣新電影的餘緒與後新電影的過渡:從張作驥電影中的敘事美學談起 文/陳筱筠 157

從《海角七號》談草根台灣想像的形塑 文/詹閔旭 170

空間的在地主義、歷史的國家主義、還是社會的跨國主義?:《海角七號》 的文化評析 文/邱子修 185

戲院外,閱讀侯孝賢:七本近期中文專書評述 文/曾炫淳 196

《華語電影學刊》第4.1期摘要 譯/陳源材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