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不只是記錄

2005 Issue, 122

專題:不只是記錄

相對於傳統的紀錄片敘事角度與手法——試圖儘可能以某種連貫的敘事客地呈現某人、事、物,本文將引介各種另闢新徑的紀錄片表現。它們或不同程度地雜揉著導演本身的主觀參與,或大量、全數運用檔案影片,並重新剪輯、配音,以構成與其原出處不同的意義。而以搬演、混雜、後設等手法攝製的紀錄片,則反射出真實的歧義。此外,更有創作者將紀錄片作為批判的對象本身,而非真實的客觀載體;還有媒體藝術家將物質性的影片當成複合裝置的素材、而營造出超真實的狀態。
NT$ 50
雜誌試閱

特寫鏡頭


如果找到距離……:關於蘇珊.宋塔的藝術言述 文/黃香瑤 003

專題:不只是記錄


在乎現實嗎?:紀錄片的種種新視角 整理/林心如 007

邁向紀錄片的詩學 原作/麥可.瑞諾夫(Michael Renov)、譯/黃建宏、李亞梅 012

記錄的思維

「此外」的德希達 文/黃建宏 028

思想儲存體 文/孫松榮 033

打開話匣子


賈克.德希達:電影與它的幽靈 訪問/安端.德.巴耶柯(Antoine de Baecque)、堤耶里.諾斯(Thierry Jousse)、譯/孫松榮 037

挑擔者劉必稼:胡台麗談《石頭夢》 訪問、校訂/謝仁昌、整理/吳越修 049

學術版


凌虛全球化 文/張小虹 058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城市:《尼羅河的女兒》、《千禧曼波》中的空間與性別 文/鄭美里 076

台灣(跨)國電影,或,一個台灣T的勇闖天涯:論《藍色大門》 原作/馬嘉蘭(Fran Martin)、譯/吳文薰 085

論諧擬和白人:尚.胡許的《瘋狂祭司》的精神分析式閱讀 原作/林建國、譯/謝佩妏 091

新感官世界


貝拉.塔爾:時間的作用:關於《撒旦的探戈》 原作/洪希耶(Jacques Ranciere)、譯/黃建宏 106

全民合唱「生命」之歌 文/王墨林 108

孤獨、虛無與決鬥:漫談西部與武俠電影的角色宿命 文/陳宛妤 111

珈琲之味:侯導電影的「時光」之城 文/黃建宏 116

從《機械公敵》看人機爭鋒 文/洪凌 119

《摩托車日記》:國族與土地認同的集體記憶 文/趙庭輝 123

電影閱讀.閱讀電影


觀視台灣「文化圖像」:《觀視台灣:文化圖像中的小說、電影與家國》 文/羅頗誠 125

私人放映室


筆尖鏤出深淵:散記寫作與《2046》 文/黃香瑤 126